践访第二期 · 快消时代的慢实践 | TWBTA建筑事务所专访

33c1e5250810b5556838ec699f9da3ff.jpg

上个世纪末的某天,纽约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的竞标面试,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带来了设计模型,而另外一家的两位夫妻档合伙人却空着手走进来,对着组委会诚恳地说:“我们真的无法提供模型,因为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我们很想跟这个项目所有的相关人士谈一谈,包括收藏家、策展人、工作人员,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开始设计。”结果,他们拿到了项目的设计权。这对夫妻档,就是Tod Williams Billie Tsien2013年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获得者,他们的事务所TWBTA也于同年获得美国AIA年度建筑公司奖章,而他们的杰作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却于2014年被MOMA拆除,激起舆论的一片哗然与叹息。对于材料、工艺的不懈探索以及对于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照使得TWBTA在整体偏智性思辨和概念操作的美国建筑界独树一帜,赢得了广泛赞誉,事务所在坚持“慢实践”的同时却依旧高产,作品遍布全美,获奖无数。

如果你对他们还不熟悉,可以先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再来听听他们的设计哲学:

“建筑是一种深层次的乐观创造,这种乐观的基础在于,我们相信能够通过场所的创造赋予生活优雅,并且相信这样的优雅是生活所需。我们有责任去创造这样的场所,因为那将是我们唯一能够留给这个世界的东西。”

“慢速和记忆之间,快速和遗忘之间总是存在着神秘的纽带,慢的程度和记忆的强度成正比,同样的,快的程度和遗忘的速度也成正比。”

“混凝土和玻璃让一座房子成形,但它们都是冰冷的材料,我们需要那些温暖的材料去生活,比如说木头,或者织物


践谈专访

践谈有幸于月造访了TWBTA事务所,与TodBillie来了一次亲切的对谈:

慢速的实践中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践谈: 你们的作品基本集中在美国,很少去触碰喧闹的中国市场,这是不是跟你们一贯强调的慢实践有关?你们是否在有意在避开那样的一个高速的建设环境?

Tod: 是有点这个因素的考虑。我们喜欢慢的状态,而且完成的项目数量已经超出了预期,也不打算扩张事务所的规模,同时我能支付员工不错的工资,自己也能得到不错的设计费,我喜欢自己的工作,大家也很享受事务所家庭般的气氛,一切都很好,所以我没有任何理由去做自己不太想做的事情。我们很欣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对慢速的坚持,并没有把自己推入这个越走越快的时代洪流之中。

Billie: 我们也会接到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项目邀请,但都婉言谢绝了,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进程都很快,且尺度太大。我们刚刚完成了墨西哥城的美国大使馆施工图纸,总建筑面积大概100万平方英尺(9万多平方米),这个项目算是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也许再也不会做这么大型的项目了,将近2300页的图纸,让我们觉得很疲累,好像身处在瀑布底下,被吞没的感觉。

Tod: 我们其实也喜欢在国外做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做一种文化的交流,但心里头对这么大的项目还是持保留态度。我们会觉得这样的项目让设计进程变得太快以至于整个工作的气氛显得有点“非人性”,大家都工作得过于辛苦。

践谈: 建筑师都在一个三角形里试图找平衡,即收入水平、工作质量、生活质量,你们其实达到了一种相对来说非常优雅的平衡,请问除了慢速的实践,这里面还有什么诀窍么?

Tod: 这跟我们的项目类型也有很大关系,我们不做商业项目,这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构建了一个较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因为我们只为公共机构做设计,而且是最优秀的并且能够支付可观设计费的公共机构。这些客户总是会及时地支付设计费,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总能够超越他们的预期。我们从来不会试图用我们的设计去创造商业价值,我们也希望客户选择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设计能帮他们赚到钱。

Billie: 我们的工作价值不能由商业价值来定义。

Tod: 而且我们需要客户充分地信任我们,我希望客户保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会有话语权,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结构设计和机电设计。事务所能够赚到钱的前提就是我们信任客户,客户也信任我们,否则一切免谈,我们也不会选择去做接那样的项目。我们现在有资格去选择接什么样的项目,但当我跟你们差不多年纪的时候其实我会有些饥不择食,也会犯一些选择上的错误。

Billie: 但你必须去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才能够锻炼对于不良客户的嗅觉,必须经历几次失败的客户经历才能够知道什么样的客户是不会尊重你的设计的。

践谈这样的慢状态想必是催生了你们对于细节如此到位的把控。

Billie: 这不仅跟慢速有关。工作室是从做室内设计项目开始的,这帮助我们在早期就开始学习把控细节和尺度,而这两样是你没法在学校里学到的。所以室内设计能够帮助建筑师学会如何在人的尺度上谈设计,这种尺度感如果你不去有意识地培养,是很容易在平时的设计中被忽略的。比如你得知道从厨房台面到上方橱柜的距离多少是舒服的。对于年轻人来讲,做一些小的室内设计或者改造项目会让你在大公司的工作之余得到很好的设计知识补充。可以说,我们的实践更多的是从内到外的设计,而不是从建筑的外观开始设计的,或者说我们的设计是从设计合适的尺度开始的,这样的经验也正是从我们的室内设计经历中获得的。

Tod: 我们对于室内设计一直是有充分的热情的,尤其是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做室内设计,因为那让我更接近材料,可以跟很多细节打交道,这是让我感觉很好的一块领域。

Billie: 我们一旦接手一个项目,就会试图去介入到项目各个角落的设计,这里头当然包括非常重要的室内设计。就算是接到超高层项目我们也会让业主雇我们负责所有的设计的,尽管那会花相当长的时间(笑)。

费城巴尔纳斯艺术基金会立面石材细节

事务所就是一个家,简单、温暖

践谈: 你们刚才提到事务所像家一样的气氛,这也许是为什么你们的员工都愿意十几二十年地留在事务所工作,这是一种家庭成员般的凝聚力,不像大公司大家来来去去很频繁。你们是如何营造这样的气氛,如何留住员工的呢?

Billie: 我们特别强调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双赢,事务所里也试图将工作环境生活化,我们鼓励大家骑车来上班,或者午休的时候去中央公园跑跑步然后回工作室洗个澡放松一下。在工作时间上也尽量做到公平,不会出现谁工作时间特别多谁特别少的情况。建筑师的工作寿命很长,所以我们必须得学会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不至于总是处于紧张的不知所措之中。而且说实话这是一个对于女性来讲不太友好的职业,毕竟女性花在家庭上的时间会多于男性,所以工作室也会尽可能地照顾女性,也会给家里老婆生产的男员工产假。

Tod: 我们穿着短袖和拖鞋工作,如果客户接受不了,那只能说明他们自己有问题(笑)。

Billie: 这其实是在说大家都喜欢在一个感觉舒服的环境里头工作,大家工作很努力,但同时又很放松,这是一个你能毫无顾忌地说“我家里有点事想请两周假”的地方。

Tod: 我们的工作桌就在大家中间,不想跟年轻人隔离,我们想让年轻人不仅看到我们正确的决定,也看到我们所犯的错误,这样才不让他们觉得我们俩很特殊很疏离,也让我们和年轻人的工作之间保持一种互相学习互相输入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大家都保持一种饥饿感,让每个人都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学,很充实,自然就更愿意留在这里。尽管我们是老人,但一直试图保持心理上跟年轻人的紧密连接,我得记住每个人的名字,熟悉每个人的工作方式,这样的一种保持连接的过程也会在无形中将工作的进程放缓,这是我们喜欢的状态,每个人都在慢速中被珍惜着。

践谈: 那事务所的运作上是否也保持一种家庭式的分工和协作?

Billie: 事务所在组织构成上很节省,我们总共35个人,只有一个人外加一个助手负责公共事务,还有一个兼职员工负责媒体出版,其他所有人都是建筑师,所以事务所的行政职能是很精简的,没有太多的层级和分工,而且整个事务所的信息都是透明的,无论是什么角色,大家都大致清楚事务所的状况,可以说每一个人都能代表事务所说话,这是一种主人翁似的参与感。

Tod: 在事务所的运作上我们试图做得非常节俭。首先事务所的装修在用材上是很廉价的,这不太像我们的设计作风(笑),我们并没有刻意地要用事务所的空间去体现我们的设计。其次我们就在街边的老房子而不是高档办公楼工作,而且我们俩就住在楼上,最后我穿的也很便宜(笑)。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足够好了。

Billie: 而且我们从来都不是目标主义者,不太会去制定庞大的发展战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头奶牛,从一块草地到另一块草地,在每一块草地都试图找到最好吃的草,也从来没有刻意地去想哪里有更好的或者怎么才能去得到些更好的,我想这是一种脚踏实地,做足当下的状态吧。

Tod: 虽然我们不做宏观的远景规划,但项目找上门的时候还是会去思考这样的项目对于事务所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对劲我们就不会去做。不过即使这样,有时候也不得不为了事务所的生存而做出一些妥协,比如当事务所因为拒绝了太多项目而面临着财务上的担忧时,我们就会去思考,也许我们接项目的标准该降低些,或者设计费的收取标准该降低些?这些关于标准或者策略的小思考小妥协也许会让整个事情豁然开朗,而结果也许并没有你之前想象的那么不堪,妥协不仅让你渡过难关,而且有可能让你找到新的兴奋点。

TWBTA事务所的大家庭

年轻建筑师如何获得一个好的开始

践谈: 作为年轻的建筑师,我们处在不断的学习阶段,所以我们更希望能够到好的公司工作,但事实却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其实并没有得到那样的机会。

Tod: 我可以给你们一些建议。首先,当我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并没有为一些很好的公司工作,但我发现即使再不好的公司都会有一些优秀的人,所以我会去发现那样的人,然后以他们为榜样,去最大可能地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我为迈耶工作了六年,当我加入他的事务所的时候,我是他的第三个员工,当时并不知道他日后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建筑师,这是想说明你们没有必要一定要盯着好的事务所去工作,在我看来,你们是去帮助创造好的事务所的,就好像我坚信自己是帮助迈耶事务所成长的重要一员。别总关心公司能为你做什么,要更关心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这样你才是主动的,不被牵着走。当然你必须确定这是一个诚实的公司,你也必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比如我就不想做明星、不想开很大的事务所,不想走秀,不关心出书,我就是想做房子。

Billie: 我觉得Tod提到了一个对于年轻人来讲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比起说“我是A”,也许说“我不是B”会更容易些,就是说有时候你并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但你更容易知道你不想做什么,对某些事情说“不”能够不断帮助你清晰地定义自己。

践谈: 当你为这些公司工作以后,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觉得自己该单干了?

Tod: 我开始单干的契机也许并不是太成熟,我在迈耶那里其实应该再多待几年,因为在他那里我纯粹是个设计师,身上并没有任何事务所和项目运作上的责任,所以其实我只是锻炼了设计能力,以至于当我的第一个个人项目找到我时,自己其实很不自信,当时想找迈耶合作,但没谈成,所以我也就不得已自己开始单干了。所以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挣扎的开始。我为迈耶工作了六年,之后的二十年我一直在说自己的事务所里大家最好工作十年然后再离开我自己创业,因为总觉得这才是个合适的时间段。当然关于开始单干的契机我无法给你们答案,因为这是很个人的,化学反应似的行为,你们也许会出现选择错误,但是只要你们有纠正错误的能力,错误未必不是好的契机。

践谈: 你在迈耶的经历其实又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专家型的建筑师还是当一个全面的建筑师。我们这里绝大多数人都在大公司工作,我们所处的团队合作模式里,为了最大化的工作效率,我们会被培养成一个个专家,在一个方向越走越远,却越来越没有办法去学习一个项目运作所需要的其它技能,但可能小公司在这点上会更加自由,所以更有可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的建筑师。不知道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Tod: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美国大使馆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是有潜在风险的,事务所的许多人都过分致力于专业化的精细分工,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不太想在事务所里形成这样的一种工作模式和气氛。

Tod: 如果你想变成全面的建筑师,你最好待在小公司,但风险其实很大。比如我在迈耶的工作室,刚开始时只有三个员工,等到我走的时候有三十几个人,工作室不大,但还是会有很多人最终变成了专家型,这也使得我在离开时除了设计在其它方面都很弱。所以在小的事务所,你也必须找机会尝试去做很多不同方面的事情,这将是一个艰苦的事情,而且你并不会因为做了很多事情而得到可观的薪水。对于我来说,我一直坚持去做一个全面的建筑师,但有时会沉醉在专家型的工作模式里出不来,或者说做一个全面的建筑师对于我来说要比做一个专家型的建筑师难得多。

Billie: 在一个方向待得越久,你之后想转换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所以在你工作的某个时间点,比如做了五年的专家型建筑师,你最好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跳到其它的方向去丰富自己,如果你想做一个全面的建筑师而非幕墙专家的话。

Tod: 我们事务所里也有幕墙和Revit专家,但是我们不会限制他们在擅长的领域工作,也会鼓励他们参与到事务所其他方面的工作。

Billie: 很自然地,你的确是带着某方面的技能来到事务所的,但在这里你不会因为你的技能而受限,你最终不会成为一个某块肌肉特别发达而其它都很弱的人。所以如果你想变得全面,那就做一段时间然后勇敢地换一个小公司,并且表达你想变得更加全面的意愿,如果对方觉得不行,那就另外再找。

践谈你们在实践的同时,也在耶鲁、康奈尔等学校教书,你们是如何看待学术环境和实践环境之间的联系的?

Tod: 我大概三十岁的样子开始教学,Billie稍微晚一些,但我们不是全职教师。教学工作跟我们平时的设计工作很不一样,帮助我们学到很多,这给了你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并且培养你跟比自己懂得少的人的交流能力。

Billie: 参加评图的经历也很有益,你可以告诉在教书的朋友或者你以前的老师你有兴趣参与评图,他们可能不会邀请你去终期答辩,但很有可能让你去参加中期答辩。这样的评图经历能够让别人更好地认识你,也让别人理解你如何表达对于他人作品的看法。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评图经历,就是想说话但又怕深度不够,犹豫之间错过说话机会,很尴尬(笑)。但你必须通过这样的经历让自己不断地适应学术的社交环境,这跟适应工作的社交环境同样重要。

Billie: 但是作为一个实践建筑师,在学校里其实并没有接受过与客户如何交流的训练,你的表达方式的受众基本都是建筑师,所以一走上职场,就得学会如何把建筑的语言转化成非建筑师背景的人也能听得懂的语言,这种转化能力对于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绝大多数你将碰到的人都不会是建筑师。所以一旦要做项目汇报,我们会做充分的准备,不仅是内容,更是语境,你得知道将会跟什么样的人做汇报,然后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将设计表达出来,让听众有能力听懂你的设计并且形成有效的对话。

Tod: 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我都有把它们放在建筑学层面去讨论的趋势,但有时候也不得不退后一步,尝试让自己变得更加包容,认真听客户以确保我和他之间的交谈是在一个语境中的。我真的有时候很激进(笑),而Billie可能更加保守一些,所以我们俩能够形成一种平衡,创造一个大家都舒服的交流语境,这方面Billie帮助了我不少,她是事务所各种平衡的缔造者。

既是事业上的得力伙伴,也是生活中的甜蜜伴侣,两个人享受着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平衡

跳出建筑,与广阔的城市文化对接

践谈: 和其它城市相比,纽约有着相对较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你们是如何在这样的快节奏中维持慢速的工作节奏?你们想过搬到其它城市吗?

Tod: 我们确实考虑过搬到其它城市。

Billie: 我们一度想搬到德州,因为我们在那里教书,也曾想过搬到加州,因为那里很漂亮,但最终我们的出走情绪总会消失,因为还是会被纽约深深吸引住。这座城市里的人有着迷人的混杂状态,每天走进地铁总觉得身边的人是来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出生在新泽西的郊区,直到读高中,我所生活的小镇都只有我们一个中国家庭,以至于大家都认为隔壁小镇的那家中国家庭肯定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笑)。所以其实我是在这种混杂的、每一个个体特征都很鲜明的环境中成长的,自然会本能地迷恋同样混杂的纽约,更何况这种混杂在这里被无限放大了。纽约另一个让我着迷的地方就是这座城市对于文化近乎狂热的尊重和喜爱,如果你喜欢弗拉门戈,当你走进剧院,会有几千人跟你一块儿在那静静地陶醉,我太喜欢这样的感觉了。

践谈: 作为长期生活在纽约又是如此看重生活质量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外,你们有些什么样的兴趣呢?比如艺术、音乐、美食或者经常会去的地方?

Billie: 我们经常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我们是对艺术非常热爱的人,艺术给予我们很多创作的灵感但同时不会让我们感觉羡慕嫉妒恨(笑),所以比起去建筑双年展我们更愿意去艺术双年展,尽管我们思考的可能还是建筑的问题。

Tod: 如果我们对一些展览或者表演感兴趣,也会多买些票送给事务所的同事们,我们愿意跟他们分享建筑之外的生活体验,也鼓励他们走出建筑的圈子多感受这个城市。我热爱户外运动,Billie则喜欢跟她的书待在一块儿(笑)。

Billie: 保持对于纽约建筑联盟的关注自然重要,因为那里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但我觉得城市的文化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同样重要,舞蹈、音乐、戏剧,并不需要一定要去像林肯中心那么贵的地方,因为这个城市有太多地方在实现创造,长岛、布鲁克林、皇后区。这种多样的文化生活是纽约这座城市能够给予的,或许比其它任何城市都要多,纽约提供了许多文化生活的入口,这些入口能带你们进入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这也让你们与建筑之外的文化生活得以更广泛的连接。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在Barclays Center看了由传统美国中部小镇的高中color guards和音乐家共同合作的表演,很有意思。像这种带点非主流色彩的文化事件会带给你很多不一样的认知,而这些认知也会帮助你从其它层面思考建筑。如果有时间就去看看下东区的画廊,那里还是会有很多非主流的文化体验。

凭借在艺术和教育的杰出贡献,Tod和Billie于2013年获得由奥巴马总统亲自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

访谈后记:

整个访谈的过程,TodBillie一直在强调一个短语,就是“工作的质量,生活的质量”,看得出,他们真的是非常用心地在经营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也许就是他们所推崇的慢实践的核心价值,也是事务所强大的团队凝聚力的源泉。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帮年轻人,他们作品中每一个优雅的节点,每一个动人的细节,靠的不是金钱,不是技术,更不是天赋,而是心态。


本文编辑团队:王俊锋/常皓/张旭晖/黄中汉/吴恺

Editorial Team: Junfeng Wang / Nicky Chang / Xuhui Zhang / Zhonghan Huang / Kai Wu

践谈APT (Architectural Practice Talk) 是由年轻设计师组成的开放社群,由来自建筑、室内、景观、规划的具有多元背景的设计师组成,以线上分享讨论、线下座谈参观的活动形式关注设计实践的经验与思考,旨在推动跨界对话和设计创新。践谈APT于2014年底成立于纽约哈德逊河畔的一方小小客厅,现已发展为近六百位年轻设计师和数千名线上读者共同营造的设计师生态圈。

践谈APT (Architectural Practice Talk) celebrates young design talents and creative minds i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urbanism, and fosters a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munity by curating a series of diverse and stimulating cultural events. Through a rich program of office tours, interviews, site visits and lecture series, APT is committed to nurturing design excellence and encouraging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s through the power of online and offline experience. Founded in a small apartment in New York, today APT brings together over 600 industry influencers and reaches thousands of readers in the design community.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内容主要来自于由演讲嘉宾提供的根据演讲内容自行整理的文章。如果第三方对该内容提出包括版权在内的异议,本站应核实第三方的权利请求,将该内容删除。如出现版权纠纷或相关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中的内容著作权和署名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或该内容从其他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作者在本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